客服登录免费注册公众号移动版导航
  • 首页
  • 电力发布
  • 政策解读
  • 名企动态
  • 双碳专栏
  • 市场快报
  • 技术前沿
  • 行业发布
  • 国际资讯
  • 数据
  • 报告
  • 市场化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减碳”方式

    2022-06-22

    东电云网讯,东电云获悉,越是面对庞大且复杂的难题,正确的解决路径越显得无比重要。即便愿望是好的,不可持续的方式依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双碳”目标带给各地、各行业的“减碳”压力不言而喻。然而,在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减碳”经常依靠减产。冲动之下,部分地区简单粗暴地关停高碳企业或限制生产,以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都不得不专门强调“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

    在此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显得尤为重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来提高碳排放量较高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盈利预期,倒逼其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投资和使用,逐步而非突然地调整经济和业务结构,从而实现碳强度有序下降,避免“一关了之”。

    相较单纯的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可以让企业选择更灵活、成本更低的减排路径,同时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说,市场化的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减碳”方式。

    国际上,碳市场已经是通行的“减碳”机制。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全球碳排放市场发展状况报告,目前,占全球 GDP 42%的地区正在使用碳交易机制,覆盖了全球 9%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市场管辖范围覆盖全球近 1/6 的人口。

    2021年,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开市不到半年,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1.79亿吨,显然已达到活跃程度。

    首批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发电企业的碳排放占比较高,对于我国控制碳排放有很大作用。另外,发电行业整体相关的管理水平比较高,相关技术和数据基础较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积累经验,推动我国碳市场逐步完善。

    2021年是中国的碳市场元年,“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预计石化、化工、建材等七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逐步被纳入其中。我国碳市场的规模、国际碳交易中的定价权和对“减碳”的贡献都将进一步凸显。

    所有的原点都值得纪念,也引发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拭目以待,未来可期。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合作加盟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注册协议   |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吉林东电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400-6666-819  吉ICP备18005811号

    Beijing Wisdom Fu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