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登录免费注册公众号移动版导航
  • 首页
  • 电力发布
  • 政策解读
  • 名企动态
  • 双碳专栏
  • 市场快报
  • 技术前沿
  • 行业发布
  • 国际资讯
  • 数据
  • 报告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23-08-16

    东电云网讯,东电云获悉,8月4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上半年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解读2023年上半年海洋经济运行情况》。

    以下为全文内容:

    上半年,随着海洋领域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内需求持续释放,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营主体信心有所提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

    一、海洋经济向好态势明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增势良好。随着旧船淘汰释放红利及国际强制性减排政策出台,海洋船舶工业新船需求明显扩大,船企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全国新接海船订单量同比增长38.1%,以修正总吨计占国际市场份额达67.2%;我国造船业主营业务一改多年来的长期亏损,利润率超4.0 %,造船业处于一个新的增长周期。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海洋旅游业复苏势头明显,出游人次显著回升。上半年,海洋客运量同比增长130.5%,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0%。五一、端午假期,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明显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海洋油气、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海工装备需求持续旺盛,海工交付订单金额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16.7%。全球首艘M350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船、“耕海1号”二期海洋牧场综合体相继交付。海洋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天津港建成数字化料场平台,提升煤炭采制样系统智能化水平;日照港正式上线运行采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智慧设备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绿色港口效能;智能数字化浮式生产储油船“海洋石油123”号正式交付,为智能化油气生产运营奠定基础。

    二、强化海洋资源保障能力,护航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推进。持续做好海域资源供给。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进一步简化落地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要求,优化海域使用审批程序。上半年全国批准项目用海面积127.1万亩,同比增长24.6%,支撑海洋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央财政上半年支持沿海城市新实施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已下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亿元。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持续提升海洋能源供给能力。海洋油气持续增储上产,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7.2%,海上规模化特超稠油油田旅大5-2北油田一期全面投产,渤海湾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建造取得关键进展。海上风电有序发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5%、22.7%。持续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1%。深远海养殖年产量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持续做好海洋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上半年提供数据下载、收藏和订阅服务137万次,下载量约123TB。

    三、涉海企业生产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向好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出台等各种利好因素推动下,涉海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平稳。问卷调研显示,分别有53.8%、52.0%的被调查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二季度延续一季度稳定发展态势。超八成企业职工人数较上年末增长或保持不变,超两成企业实现增员,为稳就业提供支撑。

    多数企业对下半年发展预期向好。超七成的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收入将有所增长,近九成企业认为下半年用工需求将增加或保持不变。其中,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及海洋旅游业企业预期更为乐观。从资本市场看,蓝色100股票指数呈先回升后调整态势,截至6月末,指数收益率较上年末上涨9.0%,同期沪深300下降0.8%。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板块表现优异。

    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装备开发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揭牌成立,助力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

    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交付并稳定运行,我国自主研发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海洋预报芯片“妈祖·海浪”投入业务应用,深海多功能移动作业系统、科考海工两用型水下缆控潜器分别完成4500米级、6000米级海试,自主研发的首台25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海试成功,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号”首航,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下线,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生产线投产。海水淡化工程稳步推进,唐山海港5万吨/日、舟山嵊泗5000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式供水,国内一批企业相继中标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多项海水淡化项目。

    五、海运贸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海洋运输平稳发展,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在外需收缩明显的背景下,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展现较强韧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不断拓展,厦门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天津港开通直航欧洲集装箱新航线,河北港口集团首条东南亚集装箱国际航线投入运营。同时,内贸航线持续丰富,珠海高栏—深圳盐田组合港正式启用,助力实现大湾区港口间资源互认;“宁德—福州江阴—台湾”“营口—海口”等多条内贸航线正式开通。

    沿海港口生产总体向好。上半年海洋货运量22.0亿吨,同比增长9.8%。沿海港口作业效率稳步提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九大主要沿海港口1-6月船舶平均在泊、在港停时同比分别下降19.5%、14.6%。其中,广州港以0.62天、0.92天的船舶平均在泊、在港停时分别位居全球主要港口第一、第二,港口装卸作业效率、综合效率全球领先。

    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地显效,我国海洋经济保持较快恢复态势,发展潜力持续集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压力,海洋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随着海洋领域预期恢复和信心增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成长壮大,下半年海洋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合作加盟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注册协议   |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吉林东电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400-6666-819  吉ICP备18005811号  吉公网安备22020002000339

    Beijing Wisdom Fu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 Ltd.